立体主义非怪诞 赏心悦目是灼见――记著名画家冯千野
发布日期 :2020.05.27
浏览次数 : 1028次
中艺联合(北京)信息科学研究院
影响力非凡的毕加索,一幅格尔尼卡,让立体画这种创作方式给大多数人的绘画审美带来了误解,误认为立体主义是怪诞的创作结果。是得,当人们面对黑白对比强烈,块面塑造有些扭曲的画面,看到的是惊恐和未知,这正是人们对立体主义创作方式的误解根源。当代著名画家冯千野,却有一种纠正人们对立体主义作品怀有怪诞认识的误区,他通过自己非凡的绘画艺术修养,架通了立体主义作品与普通大众之间的审美鸿沟,让立体主义作品成为人们可以赏心悦目的丹青奇妙。
毕加索想不到的是,他的立体主义作品会有审美的争议,因为很多人从他的画里看不到光影、色彩、结构、形态、气韵的美感,这种立体主义作品在专业圈内享有崇高盛誉,在大众审美视野里却不太招人待见。代代有雄才,冯千野通过新立体主义的思考与实践,让立体主义作品在画面的结构、色彩、光影、主题、精神、气氛等元素的酝酿上,与大众审美保持了可贵的同理心,把立体主义创作手法从象牙塔推荐到大众审美的面前,成为新立体主义的创作大师。
冯千野之所以能够把立体主义作品从狰狞怪诞的印象当中,牵引到令人赏心悦目的新境界,最关键的是他的绘画修养走过了一条博涉多优的非凡路径。他长期从油画水粉中国画的研究与创作,是一位传统画法非常扎实的实力画家,法有师授,功由户出,无论创造中国画还是油画、水粉画,都带有古典主义的精湛入微。应物象形随类赋彩,素描、写生的积淀雄厚。
在传统绘画技法的磨练当中,让他最为熟知大众审美的需求核心。无论画什么样的画种,一定要让人看到美,看得舒服,能陶冶情操,能泊驻灵魂,这是他的丹青初心。不忘初心,他是大众审美的知音。
正是因为他知道大众审美对于绘画作品的欣赏,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朴素追求,所以他决定不畏耗心血,不遗余力地为立体主义绘画凝造大众承认的新身份。他把油画的光影、色彩、块面、结构,以及中国画线条与气韵,水墨与哲学,都一一介入到立体主义作品的创作之中,让立体主义在怪诞的自我表现的路径上,调整了方向,走进了美术必需要创造美的新格局。所以他可以把《金色的童年》画得天真烂漫,把年轻的《舞者》画的姿态要妙,把《夕阳》画得如梦如幻。致力于把中国画的意象与油画的抽象进行充分融合,融合进立体作品中,不断收获着能让人看得懂看着美的新符号,这些新的立体主义表现符号,经过才华的酝酿与重构,就变成了立体主义作品的审美新奇观,让他的立体主义与毕加索的不尽相同!并非怪诞,而是唯美,他有自己的丹青灼见!
立体主义非怪诞,赏心悦目是灼见。同样是刻画灾难下的情景,冯千野的《渴望》和《祈盼》充满着正向而积极的的意识流,而毕加索的《格尔尼卡》却是怪异荒诞的迷茫。这就是两代立体主义大师的不同实践结果。毫无疑问,你可以喜欢毕加索的格尔尼卡,同样毫无疑问,芸芸众生更愿意把冯千野的《母与子》当作立体主义作品悦目赏心的新篇章!
著名书画评论家 刘振明 2020年4月8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