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: 首页 > 人才库 > 联墨双优
又是一年花果熟
发布日期 :2020.05.29 浏览次数 : 1433次 中艺联合(北京)信息科学研究院


  卢秀辉

  邓新江年轻时,在赣南就享有书名。

  可以不夸张的说,邓新江是书法三十年、最好的时期出来的书法人。他用他的知行合一的精神,一直践行着一个真理:不要做空头理论家,也不做埋头傻干家。所以,他选择了一条智者才会选的路,知行合一。既要懂理论,又要懂实践。多年来,他去河南大学、清华大学,拜名师、交高友,广其学问;达其眼界;练其心智,他用他的知行合一,向公众和关心他的朋友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答案、艺术答案。

  邓新江从江西到广东,不是来淘金的,更不是玩世界的,他要做的是行万里路,读万卷书,阅万万人。这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必须要经历的过程,而作为一个要践行知行合一的艺术家的邓新江,这是他追求的一个高起点。正如黄宾虹对林散之说的:“凡病可医,唯俗病难医。医治有道,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读书多,则积理富、气质换;游历广,则眼界明、胸襟扩,俗病或可去也”。

  书者,高艺也,非粗通文墨,或喜好文雅的人就能玩转的。他首先需要一个永不停止追求的上进心;还需要一个耐得住寂寞的高傲心;当然,手追前古,心随时代也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家所必须的。用这些检验邓新江的作品和为人,无不暗合。其人其艺,可以遥想。邓新江是赣、粤两地都有很大影响的草书名家,他的草书不追求时人的新奇,也不追求古人的行云流水,他走的是属于他自己的全新的路子。那就是古不乖时,今不同弊,邓新江对此的理解全消融在他的作品中。无论是醉后的疾风暴雨;还是茶后的温文小草,无不透着艺术的情怀,人文的情怀。古人说,书品即人品,虽然,我不太认同,但是,这话也不是不无道理的。与生活中的邓新江相交,觉得这样一个快意恩仇、爽朗如兄弟的人,不写草书还能做什么?

  当然能!邓新江还是一个好的歌者。优美的嗓音常常把他对生活的感谢;对生命的感谢;对艺术的感谢,尽情的表现出来。那时,静听,不但是享受邓新江的才艺,而是享受诗歌,享受情意,享受自然的恩赐。

  邓新江的老师王荣生,我是认识的。王荣生先生是艺术人,也是新闻人。艺术人,多迂腐;新闻人,多练达。而王荣生先生既不迂腐又不练达,王先生有着的是以练达的心态玩艺术;以文人的心态做传媒,是中国知识份子楷模式的人物。有这样的人做老师,是邓新江的福份;而王荣生先生有邓新江这样的人做学生,也是福份。师生双修,今生得遇,此是人生一大快事。为彼此称幸。

  谢谢你!邓新江先生,为南国吹来一缕清新的艺术风;谢谢你!邓新江先生,为我们守望着精神的家园!

  

  二零一二年十月十二日于成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