翰墨名家——陈鹏同
陈鹏同,1948年生于北京,祖籍山东菏泽。由于父母在解放战争年代,赴山东老解放区参加革命,所以在山东长大。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研究馆员。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第六、七、八、九届理事。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副主席。少年时代,受曾外祖父曹蕴健(中央文史馆员,书法家)影响,研习书法。
参展获奖及历程
1973年《牡丹乡之春》入选全国美展,被评为优秀作品,并赴西欧五国巡展。
1984年-1986年入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学习,师从黄独峰、陈玉圃先生,并游历名山大川。
1988年被聘为山东画院高级画师。
1990年起任菏泽市政协第八、九、十届副主席。
1991年《墨牡丹》入选全国第六届中国当代花鸟画邀请展。
1997年《峡江春晓》获国务院三峡委员会和中国美协举办的大江截流名家画展金奖。
1998年起山东省政协第八、九届政协委员。
1999年《墨牡丹》获中日书画第二届精英交流展银奖。
2001年以来多次参加中央统战部组织的书画家采风团,并赴全国及西部高原采风。
2003年《陈鹏同作品专辑》被收入中国书画报编辑的《中国书画百杰》系列。
2009年,参加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书画家访问团处台湾交流访问。
2005年参加中央统战部无党派人士考察团赴各地考察。
2006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。
2009年应中央统战部邀请参加建国60周年大庆、天安门广场观礼台观礼。
2009年应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邀请,参加大陆书画家、访问团赴台湾访问交流。
2013年《陈鹏同作品精选集》被收入北京荣宝斋出版的近现代书画名家系列。
2016年作品入选中国文联出版的历届国家级美术展览中国画获奖作品集。
2017年-2018年入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研究院——西安交大人文学院博士班结业,师从龙瑞、程大利。
2017年作品西藏系列入选国家画院“一带一路”交流展、心纳万境名家邀请展。
2017年作品入选“一带一路”优秀书画家并展播(网上可查)。
2018年应邀成为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席。
2019年参加《民族脊梁》庆祝建国七十周年民族文化宫画展。
再以宏厚的大山用缭绕飘逸的画风为背景,更加衬托出“旗树”的顽强。静观方能感其气势,仿若风掠面前。另外陈鹏同之作品中脱离了传统的青山绿水、云雾新阳。而更多的增加了人文的情怀而因此山水画更赋予了新的意义。作品《松格玛尼城》线条虚实结合优美,构图宏大,冲击力强,运用朝拜人物与城与山的对比,将藏传佛教在当地宗教信仰的深厚表现得很极致。再如《岁月》运用古堡的沧桑符号和古堡与山体结合的浑圆笔墨,在前景苍凉的大地上行走的人物,都增加了“岁月”的色彩。不禁让人遐思万千。
画家就是苦行僧,画画就像是在修行,修画、修人、修为。曾有人戏言“行万里路,画一幅画。”此言非虚。好的作品的诞生,首先是感受你的题材,然后是让你的题材感动,最后就是可以将感动传递给观众。陈鹏同几十年如一日,生活行走在他热爱的山河中。三山五岳、黄河长江、南国奇岭、西域高漠……处处都留下他热情的足迹。画面中弯背的行人、构图中无类同而奇特的风貌、山势建筑的真实还原都让这位山水画家成为历史的刻画者。从取境的高度、近度、宏观性仿佛能看到作者翻山越岭的恳恳情怀。
此刻我想到多年前一位老友的话“你的作品不够成功,是因为你不够寂寞”。如果没有鹏同执着之情怀,耐不住寂寞,如果脱离了我们创作的源泉,简约而短暂的写生,也许根本无法创作出如此充满豪情的作品。陈鹏同平时寡言谦和、一提到绘画却是兴奋有加。每每谈到创作作品的过程总是感慨万千。他创作之风一丝不苟,执着沉静,是我见过那种用全部生命创作的画家。此刻我想起李白诗句,“大鹏一日同风起,扶摇直上九万里”与鹏同其名恰如其分,以吾愿。
2014年北京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书画名家精品系列——《陈鹏同作品精选集》序。
所以,我们能从陈鹏同的作品里感受到一种宏阔向上,融入生命的色彩,和特殊的绘画风格。这也源自于他对艺术的追求,是在驾驭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并融入了某些现代艺术的元素,不断创新的结果。青藏高原这片离天最近的地方,还没有被现代文明所污染,面对连绵高耸的雪山,圣洁而又神秘,置身其间人的心灵仿佛也在被净化;聆听着寺庙里悠远的钟声和虔诚的颂经声,会有灵魂向上升腾的感觉。在这片有着纯净天空的地方,人的心灵也会变的纯净,画家一定是被深深地感染了,所以他的西藏系列,才会给观者一种纯净、超脱世俗的心灵感受。
对齐白石说的“夫画者,寂寞之道也”有较深的体会。庄子曰:“水静犹明,而况心乎”艺术创作本身是生命的体现,是心灵物化的过程,更需要宁静的心态。在经济大潮席卷世界的今天,能长期保持一份“宁静”心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,也才能积淀出“致远”的艺术硕果。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走上艺术道路,过去五十余年,而今两鬓斑白,已过耳顺之年,不管是人生曲折,还是世事艰辛,都未能改变其对艺术的追求,艺术已渐渐成了其生命的一部分,在经过了“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”“为伊消得人憔悴”的执着追求和渐修过程后,天道酬勤,已渐入“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”的顿悟之境。
虽然你与一个人素味平生,但晓画者,第一时间直奔格韵,画之高低,人之雅俗立马决断。况今之为艺者,能辩雅俗者几人欤更遑论法眼通神妙手生花者?陈鹏同的山水画能让你停下来不想离去的原因,首先是他的山水画格调不俗,气韵盎然。有创作经验的人都知道,格调和气韵传递着人的生命信息,不同于技术层面的东西,是不可矫饰也无法设计的,只能源自于心底深处,得之于个人化感悟和生活历练,是某些积淀的厚积薄发和自然流露。既然如此,想必其人自然不俗。
当我们从作品的精神氛围进入技术层面,必然面临一个技术难度问题,这也是作品艺术价值之所在,仅凭一画便可观其大略。这一画,在刘慧看来,一画出,天地分,阴阳判。道家看来,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我们要叫这根线条扛起五千年文化,对他一点不过份,份内事也。
在雪域高原,人们常常可以看到,那些虔诚的朝圣者,他们风餐露宿,不畏艰苦,虔诚笃定,不远千里。用几月甚至几年的时间,向着心中的胜地叩拜前进。那种虔诚的执着,让人动容。其实在艺术世界里,陈鹏同先生不也是一位竖守寂寞的朝圣者吗?
2017年《国画大家》杂志(技不厌精思不厌新——关于陈鹏同先生其人其画)
山水画创作的最高境界,是不光以山川之美为归指,而在以“天人合一”“涵咏宇宙”的人文精神之追求。
陈鹏同书画作品鉴赏
《冰清玉洁的世界》
《冰清玉凌》
《春染九寨沟》
《纯净的天空》
《高原风岁》
《古寺盛节》
《海螺沟印象》
《吉祥山谷》
《江河源》
《松格玛尼城》
《岁月》
《雄姿依旧》
《雪山圣寺》
《右寨》
陈鹏同作品
陈鹏同作品
陈鹏同作品
陈鹏同作品
陈鹏同作品
陈鹏同作品
陈鹏同作品
陈鹏同作品
陈鹏同作品
陈鹏同作品